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新闻公告>>学院新闻>>正文

智能互联·数造未来|第23届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工业信息学国际会议在昆明召开

时间:2025年07月16日 22:07 浏览次数:[]

2025712日至15日,由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工业电子学会(IEEE IES)主办、云南大学承办的第23届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工业信息学国际会议在昆明召开。


大会以智能互联·数造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名嘉宾齐聚昆明,其中包括来自于中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院士代表、IEEE Fellow、知名教授、工业信息化头部企业负责人等重要嘉宾,共同围绕工业智能、边缘计算、工业大模型、人机协作等热点议题,深入探讨前沿成果与应用路径,共话工业信息学未来发展。

云南大学校长马文会教授在会上致辞,他代表学校欢迎与会专家代表,并介绍了学校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高质量发展,在新工科建设方面的成效和规划,强调“工业信息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云南大学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总结好“十四五”,谋划好“十五五”,在与会专家学者支持下,为智能制造与工业信息化发展贡献更多“云大智慧”。

大会主席、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杨云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大会主席、IEEE工业应用云与无线系统技术委员会主席庞志博教授代表大会致辞。他对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对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会议主题设置与核心议题。

   IEEE工业电子学会(IES)副主席Luis Gomes教授代表IEEE及工业电子学会(IES)致辞。对于本届会议在昆明成功举办,他表示热烈祝贺,对云南大学及大会组委会所做的周到安排与辛勤付出表示诚挚感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柴天佑教授(IEEE FellowIFAC Fellow)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基于端边云协同的智能决策与控制一体化系统》的主题报告。

欧洲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人工智能讲席教授、IEEE计算智能学会主席、《复杂与智能系统》主编金耀初教授(IEEE Fellow)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小型代理和大型语言模型辅助的数据驱动复杂系统优化》的主题报告。

台湾大学Irving T. Ho讲席教授Ren C. LuoIEEE Fellow)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服务智能制造与泛在服务的具身机器人系统》的主题报告。

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CAA《自动化学报》主编、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副校长Qing-Long Han 教授(IEEE FellowIFAC Fellow)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间歇采样与通信条件下的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调控制》的主旨报告。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可持续制造讲座教授兼生产研究卓越中心主任Lihui Wang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智能工厂中的以人为本的装配模式展望》的主题报告。

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技术大学、工业信息学自动化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Armando Walter Colombo教授 IEEE Fellow)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数字护照与循环经济:工业4.0合规技术的影响》的主题报告。

本次大会得到了多个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大会设6场主题报告、2场工业论坛、1场女性工程师论坛和1场青年学者与学生奖项论坛。此外,还安排了5个专题讲座、3个学术专题研讨会和多个特设分会场。同时,新增“人才发展论坛”与“IEEE IES期刊论文展示”等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会议内容丰富,安排紧凑,亮点纷呈。

大会突出产学研融合导向,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所围绕工业智能化转型”“边缘计算与云协同”“高可靠工业控制”“智能交通”“工业AI芯片与大模型应用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展示。在会议举行的工业论坛和职业发展论坛中,多位企业家、技术专家与高校学者围绕智能工业生态的技术演进与协同发展主题展开对话,探讨企业需求、产业趋势与科技前沿之间的有效连接。

学生与青年工程师论坛上,来自国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通过项目展示、成果发布和创新竞赛等形式,展现了面向未来工业的创新活力与技术潜力。

在大会颁奖环节,大会本地主席、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谢诚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介绍了INDIN 2025会议承办情况。

会议颁发了“GoogolTech竞赛奖、最佳服务奖”“青年学生奖以及最佳论文奖四类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科研创新、学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团队,进一步激励更多研究者投身智能工业的发展与探索。

INDIN2025大会的成功举办,获得与会专家学者高度好评,为工业信息学领域搭建了一个汇聚前沿思想、聚合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融合的开放平台,也为探索工业智能化升级的路径与合作机制提供了良好契机。

面向未来,云南大学将依托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积极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具有区域引领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新工科创新高地,为云南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闭